二三個月前,群組突然有召集人,當時還在國外何正行的詢問,廖繼璋910日是否有空。林可詩有二天在台,喇嘛教吳昭祥可否在中部開同學會。於是,上星期繼璋開始安排行程,正在一切確認好時,王正民在工專的群組中突然出現。我想此地是洪會長會忙,趕緊問他是否ㄒ參加高中的同學會,幸好只有一個人,很快安排。

趕到集合點,晚了一小時,也就在集合點的菁芳園午餐,聊天避雨。然後,繼璋夫婦就帶我們去逛花園,轉北斗,西螺吃小吃,看景,逛老街。還準備了碗筷,真像小學生出來郊遊。感謝繼璋夫婦的熱心安排與招待。

2016-09-10  高中同學會   005.3.JPG    2016-09-10  高中同學會   006.1.JPG

2016-09-10  高中同學會   005.1.JPG    IMG_0330.JPG

因為我看繼璋,昭祥也是帶著大相機,便在閒聊中請教。於是,這些個將近七旬的老翁們,變成景深與曝光效果的活教材。想來一輩子,從來沒被拍過這麼多的照片吧。還真是難得的經驗。

image.png

這次的聚會,第一次出現的是吳昭祥,王正民。尤其是昭祥,當年還有騎腳踏車環島,到后里繼璋家停留一天的故事。

2016-09-10  高中同學會   005.5.JPG    1966-02-01  三人騎腳踏車到南部.jpg

人生的聚散就是如此。高三分組,昭祥念丙組,轉到別班,正民,以及正行,三思由十八班轉來。高三學生,除了聯考,還是聯考。那有時間去辦活動。日後又加大學的聚合。當年出國留學風氣極盛,留在台灣工作的人,其實不多。所以,高中聚會,大家也建議熱心的召集人正行,也不要再分班別了。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