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年,很熱心地告訴周遭親朋好友,哪需要刻意減肥,到了一個年紀,會自然減食。
1973年間,ITT買下寰宇,派來的外籍主管,在開會時,中餐是一根香蕉,或是一個三明治,對於當年二十六七歲,每餐要填三碗飯的我,這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午餐,怎麼夠呢?
1984年,公司搬到中和,附近開始流行送飯盒,公司人多,沒出差中南部的日子,就叫雞腿飯。這段時間,大概是午餐吃得最豐盛的日子。那時是三十七歲。
1987年中,由於下午的失案,令胃如石沉,同時,中午飽食,出差時,壓著胃趕路不好,終於決定中午不食。那時,剛好四十歲。也許這個決定,也許由於多是工廠客戶,又不是主要設備供應商,準時下班,沒有應酬,如此,保護了我的胃,使自己在三十年的業務生涯中,並沒有像大部分的同事或同業朋友,有胃潰瘍或其他胃病。
2002年以後,已住中壢多年,也許是子女各已安頓,心情開朗,維持了數十年的85公斤體重,此時像吹氣球般,半年內漲到92公斤。所有的衣物開始出狀況了。妻決定只有生菜的晚餐供應。於是,過著吃草的日子,初時還好,後來實在難以維持,又加上嘴饞,隨著體重慢慢下降,拌在生菜中的東西,越來越多,加點花生,加點鮪魚,加點肉醬,加點雞絲,加到破功。這年是五十五歲。
2010年中,媽媽來中壢以後,主餐改到中午,一起享用。為了媽媽的清淡,我們的飲食少油少鹽了。加上每週一的爬山運動,幾年來,體重降到80公斤左右。週一上山,第一年還帶飯糰,後來改帶蘋果二顆。
年紀漸長,體力及膝蓋的限度漸漸浮現,去年(2014)底以來,終於決定只走回頭路。每週的登山活動要維持,只是趕路與攻頂已不是我們要去達成的了。上山走到十二點,休息,下山。
要自己鼓勵自己,但是,也要知道該是減量的時候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