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的全球金融震盪,出現了量化衰竭這個新詞,這是摘自工商時報今日(2016-02-17)的社論,說得相當明白,是耶,非耶。2008年解決了流動性的問題。如今,金融遊戲似已以自己的方式來去槓桿,勾消多餘的資產。只是不知道誰手中的資產會被勾消。妻說,今年是第一次房租多戶出狀況。

元旦至今已經進入第七周,全球金融市場仍然深陷在劇烈的震盪之中,從紐約股市到東京股市,從原油價格到黃金交易,一天之內的交易價格不斷出3%,甚至10%的震盪。台灣的農曆年假期間,日圓匯率在短短七個交易日內,從121日圓兌換一美元,劇烈升值到111日圓,短短三天,又回到114日圓,更創下1998至今近18年來最劇烈的波動。

過去各國股市大幅震盪並不罕見,但是全球股市同時震動,而且連同匯率與大宗物資價格一起搖晃,卻是前所未見。這種極端現象不斷出現,早已超乎所有政府官員、市場投資者、對沖基金以及企業經營者的經驗值之外了,即使是經驗豐富、發牌做莊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與她的同僚,即使是大權在握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他的黨員同志,也被迫在不斷的動盪中調整方向以求安度危機。而對於全球數以十億計的投資人與資產經理人來說,當恐慌(Panic)變成新常態(New Norm)時,稍一不慎就可能傾家蕩產,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有越來越多的分析師以「量化衰竭」來描述目前市場混亂的現象,並且試圖摸黑尋找可能的解法。的確,經過長達七年的非傳統量化寬鬆,各國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已經失去了效用。美銀美林證券統計,從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7年、共88個月,全球各國中央銀行調降利率已經達到637次,美國、日本、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膨脹4倍,有將近5億人口(而且幾乎都是先進工業國家)生活在「負利率」的環境中,超過8兆美元的各國國債、甚至公司債券的殖利率為零或負值但是長達7年、前所未見的寬鬆環境下,各國經濟卻仍然不斷緊縮,致使中央銀行放出的巨量資金,要不是陷入深不見底的黑洞,就是成為擾亂金融安定的熱錢,最終連中央銀行也失去掌控能力,遭到市場反噬。

日本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在各主要國家的央行中,日本央行最早進行量化寬鬆,最早以匯率貶值來刺激股市上漲,日本央行更打破所有教科書的禁忌,直接買入政府國債、股市指數基金甚至不動產信託基金。到去年底,已經有超過33%政府債券被日本央行買入、鎖在保險櫃中;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持續展現「毫無退路」的決心,推出一波又一波的量化寬鬆,冀望達成宣誓多年卻從未實現的2%通貨膨脹率。黑田在元月的央行會議中再次出手,祭出極端的負利率政策,原意是要抑制不斷升高的日圓升值買盤,結果卻遭到完全相反的報復性襲擊,出現連續7天、匯率累計升值9%、股價暴跌13%的股匯大地震。

日本災難式的負利率政策警醒了所有市場投資人,因為中央銀行政策是植基於所有參與者對央行政策的信任,一旦信心動搖,後果就如同這次日本股匯震盪,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其實市場對於歐洲央行與美國聯準會的信心早已動搖,歐洲央行率先實施負利率,通貨膨脹率卻回到去年3月的新低;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只敢不斷「口水護盤」,強調將採取必要的行動來確保貨幣政策能夠傳導至實體經濟,但是歐洲股市卻不斷創下新低,歐洲銀行股更遭到投資人拋棄式的賣壓。

美國聯準會雖然穩坐全球市場最後莊家的不敗地位,聯準會主席葉倫卻已經無法回收量化寬鬆的政策。去年4月開始聯準會逐漸以公開市場操作回收浮濫資金,讓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從4兆餘美元降至3.6兆美元,全球股市卻在8月引爆一波恐慌性的殺盤,引爆點雖然是人民幣貶值,實際的火藥桶卻是聯準會回收資金提供的。葉倫勉強在去年12月象徵性地提高一次利率,今年元月立即又出現全球股市大跌,引爆點再次是中國的人民幣貶值,實際上也還是市場用股災來逼迫聯準會,將葉倫逼入只能降息不能升息的牆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 老 的頭像
    徐 老

    家在四海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