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半天的資料,事情好像是如此演變的:
直到周公制禮作樂,中原的王室才擺脫原始的巫蠱神怪的崇拜,而開始了祖先與天地祭祀。但是在不斷南擴的過程中,豐富的南方鬼神祭祀不斷地進入祭祀的範圍,到了漢代,政治上的高壓去除後,皇室採用黃老的無為而治,道家的思想逕入皇家的禮儀之中,天地萬物間的關係,則以籤緯體系解釋。到漢武帝,為發憤圖強,有所作為,於是獨尊儒家。但是,這個政策是為建立官僚體系而打造的。相信在黃老的思維下,民間假借黃老的神鬼也就一起入籍了。漢末的幾起農民造反,就是在如此的情況下有了共同的旗號。
魏晉亂世,北方的胡人政權帶著絲路帶過來的佛教入主中原,為了鎮國護法,在受到皇室的信仰帶動下,也為官僚體系及商界所接受,以別於漢末在民間的原始道教。但是如何與當時已存在的道與儒教體系競爭?就是也採用許多籤緯來解釋介紹佛教。經過三百年的傳入,融合,當唐朝再次統一,為別於佛教的湖人政權,又開始崇尚道教。由於已有胡人皇室完備的佛教禮儀大典,唐朝的皇室也就比照,建立道教的禮儀制度,並追奉老子為皇室的先人,道教的老祖。如此一來,民間的神明祭拜更是蓬勃發展。而佛教也不甘落後,利用既有的勢力,直接向印度取經翻譯。於是,佛教的教義在中土高僧的鑽研翻譯下,燦然大備。
漢後的開科取士,使儒家的傳授,在官僚體系與讀書人的知識階層,從不間斷。如此三者相互影響,是為三教。
此後的南北朝,王室政權更替快速,各求各的神明保佑。佛教也漸漸走入本土化,而有淨土宗,禪宗等等的發展。
宋朝的崇儒,到神宗朝再次建立禮儀典章制度,並開始進入世代夫及民間。在皇室加持下,中上層教義經典儀制等的結構,儒道釋至此已是完備,從北方的政治中心逐漸往經濟成長的南方擴散。
在個人心性的領域,道釋二家都是從人的本身開始探究,儒家思想在這方面顯有不足。宋朝初期儒學的發展,已無法滿足這方面的論證需要,此後儒家的理學發展,便是去設法探究這一領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