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屯軍以改善對邊疆的糧食支援

曾經漢唐時代採用過的屯軍,此時隨著戰事的推進而開始試行。管理邊疆經濟需要一個極度擴張的資訊收集機制。乾隆皇帝施行了一套遍布整個帝國的體系以便向他報告價格,收成與雨水,而這些報告是為了讓官員,是否需要進行賑濟。各縣負責管理「常平倉」的官員,則仰賴報告,以便掌握介入市場的時機來穩定價格。他們在糧食短缺時出售穀物,而糧食供應充足時則購入穀物充實糧倉。

從地方上收集標準化的統計資料,一般咸認是近代國家的標誌。就這個意義上而言,清朝在十八世紀的所作所為看起來是早熟的「現代」做法,在整個帝國中,這類報告又以新疆地區最為詳盡。其所以如此,還是因為在這帝國最乾旱的地區,需要對軍事屯墾的糧食補給,做成完善的調配。

當然,為了應付日增的人口,也逐漸引入商業作為彌補。書中引述了許多檔案資料以作引證。

Image_20220219_0001.jpg

商業作為戰爭武器

當蒙古部族向滿洲人歸順或投降後,第一件事是劃定草場,固定蒙古人的移動。第二步則是建立與內地的貿易連結,除了戰時必需提供軍事坐騎,其他的牲畜皮毛怎則與內地交易糧食和日用品。1757年,哈薩克首領派使團建立貿易關係。清朝雖然高興有新的遊牧民族來參加交易,並且努力連結江南的織造業,但是,一切努力,仍然讓在新疆地方的統治,財政負擔沈重。哈薩克的貿易,是真正的貿易,不再是考慮政治因素了。

Image_20220218_0001.jpg

這些北方的邊疆貿易經驗,對於一百年後從海上來的貿易需求,已經有所準備。

注意到這些問題,起於這則新聞報導。要穩定邊疆,長期財政的投入幾乎難以避免,這也就是帝國的擴張,終究有其極限。作者在書中也處處提及,此時清朝已經確定中亞歐的邊界到帕米爾高原。

Image_20220219_0003.jpg

 

聯合報   2021-07-17

 

8省市養全國?中國南方沿海省市上繳稅收占8成

 

中國各省去年上繳中央稅收的數據出爐,全國只有8個省市上繳的稅收多於中央撥款,而南方省市淨上繳稅收更占全國8成。

綜合美國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眾新聞日前報導,從數據可見,中國31個省市只有8省市的淨上繳中央稅收達正數,也就是只有這8個省市的上繳稅收多於中央撥款,分別為廣東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及福建省。

以排名首位的廣東省為例,去年上繳中央人民幣9296億元,而中央給廣東的撥款為1987億元,淨上繳7308億元;緊隨其後的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淨上繳稅收分別為5483億元、4605億元和4397億元。

值得留意的是,排名前4的都是南方沿海省市,包括長三角和珠三角,這些省市的淨上繳稅收占全國8成以上。

至於其餘23個省市獲得的中央撥款則多於上繳。淨上繳稅收最低的包括四川、黑龍江、河南及新疆,中央撥給這些省分的款項比上繳的多出逾2000億元;青海和西藏取得的撥款更是上繳的9倍。

眾新聞引述經濟學者張林表示,南北、東西省市之間的稅收差距一直如此,未來差距更將擴大。

他解釋,數據反映了地方政府財力。東南沿海省分經濟活躍,而且民企多、有淨人口流入,因此稅源較多;相反地,北部、西部的經濟總體疲弱,因此企業和居民傾向遷往東南沿海投資和就業。

張林認為,經濟發展差距並非中國中央政府強行將資金和人口引進西部、北部就可以解決,而是要由市場調節。

他舉例,東北營商環境甚差,地方政府干預企業,又忽略對產權的尊重,因此要吸引投資和人口流入,就要先改善營商環境,包括保護民營企業以及改善政府亂收費的現象。

另外,有人將這種情況形容為「8省市養活全國」,並關注是否會增加這些省市的經濟壓力,對此,張林表示,地方政府有沒有動力發展,實際上取決於中央對地方政府的控制的鬆緊。

這位專家分析,「現在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越來越差,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中央對地方控制意願、動力越來越強,包括對地方政府的債務控制、房地產控制、隱形負債、發展經濟的控制是越來越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 老 的頭像
    徐 老

    家在四海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