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黃頁簿找名單,寄資料,聯絡,拜訪。經過1977整整一年的嘗試,雖然直到年中才開始有訂單,但也只賣了三台,而且,雖然有其他的大機器詢價,最後議價,但多失敗,硬是從30馬,50馬,100馬,一步步升級。可見,市場上的客戶,並不完全放心這個公司與品牌。

從南到北,三個月約可拜訪過一個產業,那些產業用量大,那些用量不大,那些正在擴產,那些計畫蓋新廠,......從完全無知,到現在,至少知道許多案子。

於是,改變漸漸從1978感覺到。

年初,工業部請一位新人接手其他代理項目,我就忙空壓機這一產品線。100馬以下的小機器,這一年,大概每月都有一台訂單。公司對此,自是信心大增。尤其是從零開始,特別醒目。雖然上面頭頭很多,但對我的工作,卻已無人能插手或指示。

四月,原廠安排遠東地區的代理商,派員到新加坡做產品介紹。當時的出國是大事。在開會的自我介紹時,才一年的我,是當時最資淺的。

五月,龔先生在香港與原廠的人開會,原廠對礦山部分很滿意,同時要求工業產品部份要更強化。接著來台灣討論如何作。此後的各項支援,陸續強化。

七月,開始增加新業務高榮增。

十月,第一次承受業績目標。討論許久,決定以ZR為主打產品,1979年的銷售目標五台。當時在想,小機器才剛賣一些,這五台到哪邊去找?於是,跟原廠訂了五千份(?)印刷極為精美的型錄,文字部分由我翻譯後,在台灣套印,裝訂。真是大手筆。

十二月,對重要的案子,原廠派駐東京的業務工程師 Sune Siesjo 會同  Hugo Loos 作大型的產品介紹會。裕隆,三陽,味全,台化,紛紛登場。於是,能做的事開始多了。

1978Yue Loong Motor 2.jpg    1978San Yang Industries 3.jpg   

1978Wei Chuan Foods 1.jpg    1978Formosa Chemical and Fibre 2.jpg

而也在這年中,固敏斯由於南部的零件銷售欠佳,且台鐵電氣化以後,固敏斯銷售量急速萎縮,結束了高雄分公司。年底,財務余先生離職,由工業部請黃自健接。新寧公司也在急速轉向,亞特拉斯線已為主流。

卓毅,也離開了公司,吃下了固敏斯的所有庫存零件,轉回高雄家中去開公司。從進公司開始的每月一送,到這時,已經忙得沒空記得那些人離開了。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