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崩潰,使儒家的思想,因為缺乏朝廷的支持而式微。東漢的清談思想,引致道教的發展。

隨著北方胡人政權的進入中國北方,早期經由西域傳入的佛教,得以發展,擴大,興盛。其中北魏皇室,更是虔敬有加。在遊覽山西時,只知道大同的雲崗石窟與敦煌石窟開始很早,卻不知道為什麼都是魏晉南北朝開始,至此,方使始了然。至於洛陽的龍門石窟,則要開始得晚些。

          

但是,歷史上對胡人的低劣評論,讀史至此,似乎也有點兒感覺不公允。魏晋南北朝對石窟佛像的經營,除了來自皇室的支援,許多也是民間商人的捐獻,可見此時的北朝,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觀,除了一再說是掠奪,應當體認到他們在貿易的實力,也是有極其成功出色的表現,否則,如何支持一個皇朝的存在。只可惜,許多的宮殿之美,毀於戰火,五胡相互的征伐,也毀滅了自己的建設,歷史,只好給後人來評論了。

外來的統治者加上外來的宗教,當然會對當年留在北方的漢人的士族階層,產生很大的衝擊。首先是皇室尊崇僧侶團體,但是開始推動漢化以後,是平起平坐,還是要跪拜?接著是淨土在西方天竺,人要求極樂世界要去那兒。虔誠的王公貴族有此能力及意願,要怎麼去?帶來的不同思想,也就意味著,一波波的衝擊,......

本土儒家思想是入世,道家進入的是無為自然,其他的當地崇拜,在皇權統治,獨尊儒家思想後,流入民間傳說。佛教帶來的宗教體系,使本土道家的內容豐富多元,而漸漸使道教體系,逐步完備。中國的思想體系,因而擁有儒釋道的相互激盪發揚。

有了漢化後的佛教及本土的道教,皇權得以藉此管理。常常想到,亂世之後,人心思治,皇室的尊崇宗教,當然也有這樣的期盼吧!

至此,與西方在羅馬帝國崩潰後,基督教在西部各蠻族的承襲下,各自獨立為單一民族的發展歷史不同。

此時也聯想到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曾摧毀的巴米揚大佛像,應該也是絲路上的同時代石窟。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