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了這麼多隊,漸漸瞭解到,自己想走有點挑戰的行程,上山不久,就會漸漸落後,原因可能是腳程慢,身體適應慢,照相。而且,後段班的人,若沒有照顧的需要,彼此的距離也會拉長。上山,實力分班。

上山後,體力速度相近的,就會聚攏,一趟山走下來,就熟悉許多,因為會相互照顧,拍照。所以,若是照到好手,通常是在剛出發,或是中途的集合地點,或是他們在押隊。否則,走走就殿後的,照到的大部份是後段班了。但這些年來,已是習慣殿後的孤獨了。

2018-07-24%20%20%E6%96%B0%E7%AB%B9%E8%8A%9D%E7%94%9F%E6%AF%9B%E5%8F%B0%E5%B1%B1%E8%99%8E%E7%A6%AE%E5%B1%B1%20%20%20003.JPG    

這幾年的登山隊伍越來越年輕,登山社團的領導階層大概是在55~65歲,加入的活躍的登山者降低到50歲左右。因此,中級山的路線廣受歡迎。中級山的登山隊伍也加速成長。就以桃源隊來說,本來是週一隊為彪悍隊,最近週四隊精選中級山的路線,加上會長廣交大山山友,再加週一隊也進行擴編。於是,想多走一些的人,又常常在不同的隊伍碰到,有時已忘記自己是在那一隊走了。 

    

反正登山是實力分班,只要能夠參加,在這個年紀,自然知道自己的實力能到哪。而山上通訊定位系統的改善,讓風險減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 老 的頭像
    徐 老

    家在四海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