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登山的幾年,二個人是買飯糰或三明治當午餐,但是腳程跟不上,常常沒時間吃。後來幾年改帶蘋果一二顆。山友常常奇怪的問,不帶東西怎麼有體力?而自己則奇怪,吃那麼多,怎麼還走得動?

到了今年的七八月,感覺開始有了改變。初時以為是中暑的症狀,但是終究也是體力的大量消耗,有點輕微的反胃,幸好還帶了小包的人參粉,恢復了體力。後來又帶二包舒跑,約攀登二小時,也需要一包,以紓解腿部肌肉的疲累感。這在阿冷山的四個小時攀登階段,全派上用場。所以,後來的登山難度,可以以使用這些補充的需要,來了解山的難易程度。有趣的指標。而蘋果手機,也在默默地記錄。也許再為此設計一個簡單的指數來顯示。

   

         

但是,以往要六個小時的山中行程,才會有點飢餓感。那通常是開始下山的時候了,所以,在山頂上或折返點休息時,吃個蘋果就夠了。但是七月後參加的許多中級山,爬升超過500公尺以上,體力的消耗變大了。飢餓的感覺提早到來,大約四個小時後就有了。如今看到山友們在山上大吃,再也不會覺得奇怪了。這次走鳶嘴捎來步道,再次帶拌好的乾麵,竟然全部下肚。早餐,自然是不敢輕忽的。

  

因為瞭解隊中行程的安排方式,以及自己的腳程能力,背包曾經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如今,隨著高度的增加,這些補充體力的飲品及食物,又開始放入背包。有趣的是,早上出門,好像搭機的傘兵,在遊覽車上待命。一到登山口,領隊宣佈下車,山友們紛紛拿著自己的裝備下車,一背上背包,全身立即感覺振奮,身體進入作戰狀態。

身體,已經很習慣了。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