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的建立,史書上所見,很少有正面的評價。因為,在城市文明的社會看來,是一部滅絕文明的歷史逆流,而草原民族的特色又是只做破壞,卻看不到什麼痕跡留下。唯一知道的是他曾經是史上最大的陸地帝國,有效統治了約200多年。

%E6%9C%AA%E5%91%BD%E5%90%8D

如何理解?

遼國為遊牧與農耕的統合管理作到了一個相當完善的制度。後來的金蒙大致承襲。所以,已經脫離了宋朝漢文化的直接影響。當他以更為優異的軍事組織部落民族,吞併其他草原帝國,由於是以小博大,所以,採用的統治方式非常簡單,原來的統治階層完全剷除,民間有技術工匠,收用,其他男人能戰鬥的則依序編入軍伍。女人則沒入為軍功家奴婢。這在遼,西夏,金的亡國中,毀滅得非常徹底。在西征的途中,中亞地區的毀滅方式一樣。對蒙古的統治階層而言,征服後的掠奪。初期的財富累積方式,簡單有效。

看看秦朝的崛起。而屠殺統治菁英,以瓦解征服區的反叛組織,甚而消滅征服區的文化。這是各帝國常用的方法。蒙古的鐵騎橫掃各大文明區,摧毀了原有的體系,讓新的帝國觀念可以快速植入,於是,促成了日後世界的新架構。重組,是件痛苦而殘忍的過程。有學者指出,宋朝若不是如此地亡於蒙古帝國,那麼,那麼,此後的中國,就不可能在元朝時,分到如此大的疆域。

當大帝國形成後的優點是,工匠的隨軍征伐,把各種技術在帝國內流通,掠奪的財貨與進貢物品,則自由地流入蒙古首都和林,再依賞賜流出到各汗國,商品得以在帝國範圍內流通。後來征服地區不斷擴大,掠奪漸漸改成收稅的制度。貿易的商品,在帝國範圍內流通,但是各汗國則各收各的商税。而這個帝國是非常大的,幾乎統治了當時世界上的主要文明區,同時,滅了南宋以後,南方的阿拉伯海上貿易航線,也順便納入貿易網。因此,史家對此認知為全球化的時代。

初期的帝國內宗教自由,安撫了不同征服區的人心。而一旦帝國的皇帝選擇了宗教,分裂就開始了。全球化的嘗試暫時停止了。這個論述,是在其他的著作中看到的,四大汗國也就漸漸地本土化,相互攻伐,而內部也漸漸地腐化,爭權奪利。在中國的元朝,則有最短命的皇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城市文明 蒙古帝國 逆流
    全站熱搜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