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商業經濟最發達的時代,但是,卻也是感覺上,國家武力相對弱勢的朝代,尤其是南宋期間,不斷與金,西夏,蒙古戰爭。

其實當年的狀況,我們實在應該改變一種視野來認識。宋朝是一個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世界。軍隊國家化,一切依著國內市場經濟的方式組建,當然是有成本的。當時以紙幣會子為主,書中,有一張發行量的記錄表。自己也再加上與戰爭相關的時間資訊,來看看政府的財政壓力。

西元1164,與金議和。

西元1168,發行量0.1 億貫。

西元1189,發行量0.23 億貫。

西元1206,北伐金國。

西元1207,發行量1.4 億貫。

西元1224,發行量2.3 億貫。

西元1233,發行量3.2億貫。

西元1234,宋蒙滅金,宋蒙開戰。

西元1240,發行量5億貫。

西元1246,發行量6.5億貫。

西元1263,日增印15萬貫。

西元1267-73,宋蒙襄樊戰爭。

西元1276,蒙古佔領臨安。

作者是以戰爭的理由,認為朝廷以發行多量的紙鈔來換取民間的資源。但是沒有多的資料。南宋的經濟已是非常發達,曾經在另一本書中讀到,對於軍隊的補給物資,極為詳盡。相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軍事裝備及補給物資,龐大許多。因此,拖延的戰爭,最後以經濟ㄅㄥ潰而無以為繼。這在現代的美國身上得到印證,二十年的中東反恐戰爭,使自己債台高築。如今,看到美國急著從中東的戰爭中抽身。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武力衝突的成本,越是感受深刻。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