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到辛亥革命的二千多年歷史中,堪稱盛世的只有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及開元之治,大清的康熙,雍正,乾隆盛世。而大清的盛世,首先讓人注意到的是人口的繁殖。

Image_20211023_0001.jpg

明末清初的混亂平靜下來,人們總算能安居中繁衍後代。但嬰兒潮何以能持續呢?

在迎向近現代之前的社會,一時的人口增加,但在耕地面積來不及擴大,糧食來不及增產的制約下,人口是無法持續增加的。死亡率在農作季節交替之際,就會上升。所以在十六世紀以前的中國社會,並沒有脫離慢性飢荒的狀態。

而十七後,這種死亡率慢慢地趨於全年平緩,然而十八世紀的中國,雖然未見生產技術或醫療水準出現重大的革新,死亡率卻沒有上升,為什麼呢?顯然整個社會總算脫離了慢性飢荒的狀態。

這樣的發展,其實得歸功於十六世紀後,原產於美洲大陸的玉米,馬鈴薯🥔,甘薯引進。是繼宋代引進占城米以後的第二次農業革命,支撐起十八世紀後人口的遽增的變化。也因此推測十八世紀初開始的經濟繁榮由此發端。

看到這裡,才知道自己的菜園還是停留在十六世紀以前的方式,若是一年無收,隔年把種子要當糧還是要下種?艱難吶!看了這些歷史學家們的探討,難怪那天在菜園如此感觸

俄烏之戰在春天播種之前,而這二國又是全球小麥玉米的主要出口國,也是全球化肥的供應國。糧食危機已是可見的未來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清盛世
    全站熱搜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