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些年的中美博弈,確實是讓人驚心動魄,但是,美國從隱身幕後到自己出面,使盡手段,卻難以在中國周邊點起戰火。海洋霸權以及200年來的離岸平衡, 似乎漸漸式微。中國大陸立國的前四十年學俄國,打下重工業化基礎,重建農村。接著40年改革開放,融入美國建立的資本體制。如今,又轉頭學習德國經驗,借鑑歐盟的體制來建構未來。

歷史是殘酷而無情的,今天的體制優勢,也是堆積在無數人的犧牲上的。抗日戰爭打出了國族意識,統一初期的各種政治運動,清除了各種利益糾葛與不同政治理想。而這些多是千萬人頭落地的慘烈過程。記得歷史學家黃仁宇在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時候討論,一時還無法梳理這些政策,只能假設歷史的合理化進程,台灣在進行上層改革,而大陸是在進行底層改革。

到了如今的地步,寬容與和平是必須的。初期的敵對與仇恨,也已是隔了二代的距離。現在也只是看美國還能保持海外安全距離到多遠,多久

 

2022-01-27聯合報報導

經濟日報社論/留意2022亞歐一體化大形勢

剛進入2022年,一連串信息紛至沓來,許多直接間接跟亞歐經貿一體化的大形勢有關,這在近年來主要由美國主導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碎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顯得尤其彌足珍貴,同時也將更有利於在美中全球大博弈中強化中方的氣勢。

首先,當然是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RCEP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這個由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及澳、紐共15國,人口規模超過20億,GDP達全球三分之一的經貿整合區運作之後,必將通過各種途徑與效應促進所有成員國的經濟紅利:一,在RCEP所有範圍內將進行所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提升效率;二,區內所有成員之間的交叉貿易將大幅增長;三,由於市場容量擴增,將創造新投資新就業機會,尤其是來自區外的投資難以抗拒全球最大市場而會大幅增長。

其次,泛亞鐵路網的第一段中寮鐵路於2021年12月正式通車,預期將對寮國這個全球最貧困地區的經濟產生強大拉動效果,從而對東南亞區域內仍在觀望的國家產生示範與刺激作用,加速推動最終從昆明經曼谷及吉隆坡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網的建設。與此同時,2011年正式開通的「中歐班列」,當年才17列,去年已超過1.5萬列,來自全國的貨物集中到幾個城市後,分別從東北、內蒙及新疆五個口岸出發運抵全歐幾乎所有國家;時間相當於海運的三分之一,運費相當於空運的五分之一。

再其次,中國大陸央行發行的數位人民幣經長期研究及試點之後,決定在2月北京冬奧會上正式向國際推出。海外遊客將被允許無需開辦當地銀行帳戶而直接使用數位人民幣,也會向外國運動員免費發放數位人民幣可穿戴錢包,微信支付也將上架;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已建議一些美國公司,要求他們在冬奧開幕前安裝一個系統,允許消費者用數位人民幣支付其產品。

第四,1月中旬,中東四個海灣國家加上伊朗和土耳其的外長分批連袂訪華。中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決定加速推動並完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建立中海自由貿易區。至於伊朗,更早在2021年3月與中國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內容包括中國將在25年內對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中伊兩國也將在銀行、電信、港口、鐵路及北斗導航系統等領域進行合作。

100多年前的1902年,英國戰略學家麥金德在其發表的文章《歷史的地理樞紐》中首次提出一個由亞、歐、非共同組成的「世界島」的概念,並預言鐵路的出現將徹底顛覆這個世界島上萬千年以來的空間概念,即當亞歐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再也不會存在地理上的自然障礙。麥金德提出這個概念後,世界島其實並未引起世人太多的注意,一直到進入新世紀後,各種條件與形勢的變化,才讓這個塵封已久的預言,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國大陸則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直接間接、主動被動地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08年,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鐵行駛於北京天津之間,此後十幾年中國大陸已是世界高鐵王國,中國大陸的鐵路技術與標準預期將因中歐班列及泛亞鐵路網覆蓋全歐亞大陸。2013年,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向世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原本抽象的概念近十年來,因各種條件的逐漸成熟而變得實在,且遠景值得高度期待。

這些條件除了鐵路網之外還包括了各種規模的框架,如RCEP、中海、中伊、中俄、中歐等各種自貿區與投資協定;當然也不可忽略數位人民幣未來能起到的作用。

純就地理板塊來看,印度恐怕是最後一塊拼圖了。印度與歐洲有些類似,均受美國影響,是以它們的選擇相當程度上就取決於美中大博弈的形勢了。無論如何,在亞歐大棋盤上美國可以落子的空間已經不多了。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