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這則新聞,對比於周遭社團活動的男女性別比例差距,越拉越大,感觸良深。

2021-01-11  台中東卯山西陵線上   006.jpg

男性變弱勢/學業、職涯都被女性超越 美國將出現男性失落世代   2023-01-26 聯合新聞網

男孩和男人深陷危機,這是美國媒體近幾個月的熱門話題。乍看之下,令人好奇,在全球女性還在爭取平權的此刻,男性開始呼救嗎?那是男性失去優勢的危機感,還是真的處境堪憂?誰挑起這場危機?

男性落後程度 已嚴重到難以忽視

這個話題主要起自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維斯(Richard V. Reeves)去年9月出版的新書「關於男孩和男人」(Of Boys and Men)。書中揭露大批美國男孩及年輕男性在課業及職場上落後女孩及女性,問題已嚴重到不可忽視的程度。例如:

•美國男孩在求學階段,普遍成績比女孩差,全美高中各班排名前10%的人,三分之二是女生,排名最差10%者中,三分之二是男生。

• 如今每年取得美國大學文憑者中,57%是女性。比起男性,女性成就動機更高,更努力,男性似乎沒那麼大企圖心,許多大學的國外交換計畫中,女生申請人數約是男生的兩倍。

• 25歲到34歲僅有高中文憑的美國男性,約三分之一目前沒有工作,人數高達1000萬人。

• 1979年時,全美僅13%的女性收入超過男性,現在是40%;如今40%的美國家庭是由女性負擔生計;中產階級家庭從1970年代以來增加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女性的收入成長,雖然就平均薪資而言,女性至今仍僅是男性的82%。

李維斯指出,他原本不太願意出這本書,因為這類討論很容易掉入選邊站局面,彷彿為男性發聲,就是反對支援女性平權。但多數人有十足的能力,可同時掌握兩項事實,這世界需要協助女性追求平等,同時也需協助大批面臨困境的男性,畢竟性別平等不應僅觀照其中一種性別。

更進一步說,男孩及男人的危機是性別問題,但也是弱勢族群的問題。

男性晚熟課業落後 更易受家庭不穩定影響

女孩在課業上領先男孩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國家,並非美國獨特現象。以芬蘭為例,他們在閱讀、數學、科學上的卓越表現,多半來自女孩的成績領先,20%的芬蘭女孩在閱讀項目被評為最高等級,而達此程度的男孩僅9%。

為什麼許多男孩男人苦苦追趕還落後?

李維斯認為,在求學階段,男孩腦部成熟的時間,遠比女孩晚,也比女孩更容易受貧窮、家庭關係不穩定等環境因素影響。在就業階段,年輕男性的困境,來自經濟大環境。上世紀時,男性力氣的經濟價值較高,一個高中畢業的男性找一份較需勞力的製造業工作,或許就能養家活口;隨著各種社會及經濟革命,服務業普及,需要更多細緻的語言及人際能力,這時更多女性進入就業市場,藍領工作占比減少,男性在職場的優勢降低。

李維斯指出,男孩男人的危機並非肇因於個人不努力,因此需有結構性改變,從政策、文化等多個面向著手,才可能解決。

如何找解方? 進一步打破職場性別藩籬

他提出的解方之一,是仿效各方鼓勵女孩加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等領域工作的辦法,協助男孩適應現況,推動男性進入健康、教育、行政管理、讀寫(HEAL)等工作領域。換句話說,既然女性應打破傳統,進入男性占多數的STEM類職業,男性也應捐棄成見,加入原本女性占多數的HEAL類職業,包括醫護、心理、社工、各級學校教師等。

目前全美STEM的從業人員中,27%是女性,遠高於1980年代8%。HEAL的從業者,數十年來女性占比越來越高,例如,1980年代美國中小學教師,40%男性,現在男性僅占10%;全美30歲以下的心理學家,男性僅占5%。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古德柏格(Michelle Goldberg)指出,也許有些人並不在意部分男性失去了優勢,但許多落後的男性茫然失落且心生憤恨,他們認定這是自然秩序的翻轉,為此想盡辦法恢復舊秩序,這助長了極右民粹運動,形成全民問題。

李維斯說,如今已有太多男性覺得,他們被人忽視或受到排斥,如果繼續對他們的困境保持緘默,這會助長更多分裂和破壞。

 

男性變弱勢/日本男性占盡性別優勢 男子漢魔咒卻讓痛苦指數更高

今年全球國家性別差距排名,日本146國排116名。日本女性地位在先進國家墊底,落後南韓、中國大陸及其他東亞國家。占盡優勢的日本男性,卻不幸福。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性別差距指數,日本女性在政治參與度,就業機會與勞動環境,明顯劣勢;義務教育兩性機會均等,但升大學男多於女,在先進國家罕見。

日本男性在職場薪資都有不平等優勢

女性非典型就業者多,是男性的兩倍,平均薪資男是女的1.5倍,公司主管有九成是男性。也就是說,日本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約聘、派遣工多,性別不平等深植職場。

數據顯示,男性比女性有優勢,兩性差距大。日本內閣府從2000年起做的幸福感調查,不管收入多寡,幸福的女性比例總高於男性。男性平均不到三成,自覺過得幸福。

評論家杉田俊介在新書「男人真命苦!資本主義社會的弱勢男性論」(暫譯,男がつらい!資本主義社会の弱者男性論)中指出,有正職工作的男性幸福度高,可是一旦退休,或是失去、得不到正式職位,比女性更易感到不幸。

失去職場地位 弱勢男性更不被社會接受

杉田說,日本男性自小受像個男子漢的魔咒束縛,像是必須工作賺錢,能力要強,要肩負起責任等社會壓力。這些規範,令未能達標的男性極度痛苦。同樣是年過30歲、靠打工度日的人,日本社會對男性的審視更為嚴厲。

朝日新聞報導過一個案例。50歲的A是公務員,在縣政府上班。在傳統家庭長大的他,看著父親的背影,認為自己一樣必須做好一家之主,26歲與女同事結婚,育有兩子。一帆風順的人生,在34歲變調。

A與妻子因小孩教育問題吵架,盛怒下動手。離婚調停時,孩子監護權歸前妻,辦公室的同事對他的看法,自此180度轉變。A從接送小孩的好爸爸變成家暴被離婚的男人。前妻不讓他探視小孩,切斷聯絡,他的生活只剩工作。加班至深夜,回單身小公寓,起床再去上班,周而復始。菸、酒量愈來愈大,常喝到斷片。

這樣的生活過了六年。有天他開始咳嗽,車站樓梯喘到爬不上去。就醫時,醫師驚訝,你怎麼能忍到這種程度。X光片照出左肺全是積水。

A來說,他只不過是遵從自小被教導的,工作優先,男生要忍耐。就像中學老師告訴他,是個男人就別抱怨。高中吹奏部顧問朝他扔指揮棒,全怪自己表現不好。精神科醫師建議他要有喘息,A連適合的放鬆法都找不到。

性別刻板印象根深柢固 產生負面影響

杉田指出,日本戰前便存在的父權,國家結構,資本主義等種種因素,交織成男性與女性結婚養家,要像個男子漢的社會規範。要從中解放,首要改變社會結構,弱勢男性自下推動改革,就像女性#MeToo運動。占多數的強勢男性,對弱勢男性的痛苦,完全無感,認為一切是自己努力得來。

男性的自我照顧也有其必要。杉田說,不要忍耐,好好傾聽自己的聲音。舉例來說,工作疲憊的時候,好好睡10個小時;偶爾用甜點,獎勵辛苦工作的自己。

有人說,日本社會奪去女性的聲音,奪走男性的心。杉田表示,我們會抱怨社會,抱怨家庭,但要在人前吐露個人煩惱,很難做得到。更何況真正的脆弱,是自我難以覺察,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自我照顧,是透過旁人的協助,每天與自己的心與身體對話。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