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以後的紡織業,更新腳步加快。而新式的自動化機器,在在需要好的空壓機。而這塊新成長的市場,在默默地耕耘,幾年下來,進口部份,幾乎由我們獨佔。空氣織布機用ZR,空氣紡紗機用GA。接著化纖廠也大肆擴充。雖然客戶抱怨不斷,交貨不準時,維修成本高,......但是訂單也是不斷湧入。

好像這一年中,有一個特別的案子,剛好可以點出,匯率,正在快速地調整著貿易。

台糖新營副產廠,要買二台沼氣壓縮機。中信局招標。三月左右投標,德國廠的報價較低二成,五月,要求供應商補充實績的客戶簽證資料。此時與美國廠商的價差,已拉近到約一成。這位客戶在韓國浦山,於是,請韓國公司幫忙。七月簽回。此時,匯率使價差縮到約百分之三。九月簽結時,我們貴了一成。眼睜睜地看著一個特別的案子死亡,卻無能為力。好奇怪的感覺。

此後,在拜訪和美的一些老工廠,老闆們說的就是如此無奈,幾十年一樣地做著,可是拿到的錢,卻越來越少,台幣升值,但是,又如何?

1987年,景氣持續加溫,可是擴廠規模卻是越來越大。而我們的市場名氣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大馬力市場。可是,我的心卻越來越虛。因為,我們的主力是在200馬到500馬,750馬以上沒賣過。可是,此時要求報預算的機器,大概是800馬力以上。而化纖大廠的假撚機,更是1000馬力起跳。

此時的需求,更是多元。印象深刻的一個詢價電話是,問六台1000馬,中鋼擴建組到台北開會,一下飛機的第一通電話。另一個大案是中油液化石油氣進口案,為平衡熱值,探討單點加氣或多點加氣。還真是忙得不亦樂乎。

1987年中,一向順利的遠東新埔化纖廠對於新的擴建案用機,開始傳出不同的聲音,決標的時間也拖得久了。在年中的一次追蹤拜訪,記得是下午,證實廠長決定購買美國 Joy 的離心機,感覺胃裡的午餐沉重無比,直往下掉。1985年以來的樓梯聲,終於見到了腳印。第一次,感受到市場的失守,掉客戶的感覺,比早期掉案子的感覺更不好受。也由這次的午後拜訪,開始中餐禁食,以免餐後奔波,或開會不順,傷到胃。

賈華奎要去建裕的事,他也開始談及。對公司的不滿,不能多代理,以擴展業務是重點。瘦瘦的老包,見過一次面,建裕是他的貿易公司,手上代理不少。年中後的一個週六上午,打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去他公司,負責工業產品,分紅鐵定比現在好,因為他自己的公司,彈性大。答應,考慮一下,一週後回話。

到了年底,賈華奎帶著一票人出走建裕。礦山部由王澤辰接手,這是第二位內升的經理。小賈走後不久,有次還打電話問一些空壓機的基本術語,閒聊了一下。從公司出去的人,自然知道公司的市場知識與優缺點。

arrow
arrow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