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旅遊中的許多見聞,如今才有機會串起來。

1993-09的長江三峽之旅,加上工作的體驗,覺得自己是儒商。1998-09-15,三清山之旅,導遊介紹了徽商2018–03-10參觀雲南的陽明祠,聽到不遠處有陽明悟道的地方。

2018-03-10%20%20%E8%B2%B4%E9%99%BD%E6%96%87%E5%BB%9F%20%20%20015.JPG   2018-03-10%20%20%E8%B2%B4%E9%99%BD%E6%96%87%E5%BB%9F%20%20%20011.JPG   2018-03-10%20%20%E8%B2%B4%E9%99%BD%E6%96%87%E5%BB%9F%20%20%20020.JPG

王守仁為浙江餘姚人,出身世家。正德皇帝登基(1505),因彈劾宦官案而遭貶為貴州龍場驛驛丞。在困境之中領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這就是龍場悟道。心即是理,原來自宋形成的理學而建構的秩序,至明中葉,不再由士大夫獨佔,而擴展為終日忙於營生的一般大眾。陽明學說自是誕生,為儒學的一大轉捩點。

明朝中葉,約當十五世紀以後的海上貿易,商業鼎盛,社會風氣頗為不同。之前的士大夫為官,功成名就之餘,以擴充農耕土地為主,此時則有人出仕,管理田莊以外,也有在鄉集資經商。旺盛的國際貿易,同時使江南的製造業因而興盛。於是投身商業的知識分子無法分出時間鑽研學問,王陽明的心學,讓忙碌的商人在追求利益的慾望中,能有道德上的定位與堅持。

黃山邊的徽州,由於山多田少,自宋代開始,即將年輕男子送出外地學習經商。至明朝時期,已經有一席之地,稱之為徽商。而此地又是儒學重鎮,經商有成的成功商人,又回家鄉建設,廣建私塾,此種尊儒崇儒的風氣,逐漸使徽商獲得儒商的尊崇。

原來儒商,是確有其事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 老 的頭像
    徐 老

    家在四海

    徐 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