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左右,右切直下,忘憂森林,在朦朧中,如夢似幻般,展現令人癡迷的魅力。
包圍在這片寧靜裡的水中枯木,透露出一種無言的淒美孤寂,幸好走到一處水窪,冒出了響亮蛙鳴,整個世界,突然有了生命的節奏。
中壢到南投,早上約要四小時,所以起登1019開始,學術氣息濃厚的領隊,保留著浪漫,2025年要上2025米高的領頭山,還特別安排了標誌。而上領頭山,也是今天最硬的陡上路段,約1.5k走了1.5小時。
其後的路緩坡居多,擔心的寒流,還沒到中部,一路在森林裡走來,極是舒暢。
1305到金柑樹山。大休午餐。
看到下面貼圖,碰到了數學老師,想請教,不知是否可以從爬坡與距離圖中,計算出每公斤體重加負重,可以消耗多少體力熱能?
附註,AI找到了一些工具
根據您提供的補充資料與搜索結果,以下是更詳細的登山熱量消耗計算方法及相關實用建議:
一、基礎計算方法:MET值法
1. MET值的選擇與應用**
登山健行的代謝當量(MET)通常為 **6-10**,具體取決於坡度與負重:
平緩坡度(1-5%):MET值約為 6-7。
中等坡度(6-15%):MET值約為 7-8。
陡峭坡度(>15%)或負重:MET值可達9-10。
2. 公式與實例**
計算公式:
{熱量(kcal/km)} = \text{MET} \times \text{體重(kg)} \times \frac{1}{\text{速度(km/h)}}
舉例**:體重73公斤、速度3 km/h、坡度中等(MET=8):
若坡度陡峭(MET=10):
對比網頁3的表格,爬山每小時MET=10時,70公斤者消耗350 kcal/小時,換算每公里約175-233 kcal,與上述結果一致
二、進階計算:結合垂直爬升與地形
1. 分離水平與垂直消耗
水平移動:每公里約消耗 0.7-1 kcal/kg(平地)。
例如73公斤者:73 kcal/km。
垂直爬升:每爬升100公尺約消耗 1.21 kcal/kg(因效率僅19%)。
例如每公里爬升100公尺:
總消耗:水平 + 垂直 = 73 + 88.3 ≈ 161.3 kcal/km。
2. 高海拔修正
海拔每上升1000公尺,氧分壓下降10%,體能消耗基數需乘以氧分壓比值(如海拔2000公尺為80%)。
例如:若原始消耗為200 kcal/km,修正後為200 × 0.8 =160 kcal/km。
三、實際影響因素與參考數據**
1. 背包重量
- 每增加1公斤負重,每小時多消耗 5-10 kcal(輕裝)至 20 kcal(重裝)。
例如背負10公斤背包,每公里額外消耗:
2. 地形與速度
- 網頁1的表格顯示,68公斤者以坡度6-15%健行,每小時消耗544 kcal(約 **181 kcal/km**)。
- 網頁7的武功山實例中,90公斤(含負重)者爬升1000公尺/6公里,總消耗1089 kcal,平均 **181.5 kcal/km**。
四、實用工具與建議
1. 綠野遊蹤數據應用:
- 記錄行程的「距離」與「累計爬升」,代入公式計算總消耗。
- 例如5公里、爬升500公尺:
{總消耗} = (5 \times 73) + (500 \div 100 \times 73 \times 1.21) \approx 365 + 442 = 807 \text{ kcal}
平均每公里 **161.4 kcal**。
2. 運動手錶輔助:
使用心率監測或GPS設備(如Garmin、Suunto),結合個人數據自動估算更精準的消耗值。
3. 營養補充參考:
- 每日登山熱量需求約 3000-4000 kcal(中低海拔)至 6000-7000 kcal(高海拔)。
- 行動糧建議每小時補充 160-200 kcal,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能量棒、果乾)。
五、總結與綜合建議
簡易估算:每公里消耗 100-250 kcal,依坡度、負重、海拔調整。
- **精準計算**:
{總消耗} = ({距離} \times \{體重} \times 1) + ({爬升高度} \100 \times \{體重} \times 1.21)
\]
- 記錄與調整:長期追蹤不同路線的消耗差異,搭配飲食管理以維持體能。
透過上述方法,您可更科學地掌握登山熱量消耗,並規劃適合的訓練與補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