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可能是剛退休不久,或是正在搬家,這本書在2008年10月看完,只當有趣的小故事,直到最近陸續看了從1400年開始討論全球的歷史書,才又聯想到這本書。有點反應遲鈍。有趣的是,在去年的捨書活動中,最後留下的一本沒送走。
貿易打造的世界,副標題是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作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美國加大中國史教授,史蒂夫˙托皮克(Steven Topik)美國加大歷史系教授。譯者黃中憲。如果出版社,2007年初版。
書的序一開始便說:十五世紀中國開始用白銀取代貶值的紙鈔和銅錢,隨之引發深遠效應,影響遠及五大洲上窮鄉僻壤的居民。
而紙鈔從1024年宋朝政府正式印製使用,以供大型及長距離貿易之需。由於當時中國有優異的製紙技術,紙鈔在當時也是外銷的大宗,顯然跟今天的美元相當。但是紙鈔的幣值需要穩定的政局,而元朝的瓦解,便用白銀取代。
而十六世紀國際貿易的復甦,達到空前規模。於是各國努力開採白銀來與中國交易,日本,越南,...然後是美洲。在下來的三百年間,全球生產的白銀,有一半流入中國,以享用絲織品,瓷器及中國精品。
而記得有一本書說,明朝因為流入的白銀過多,尤其是西班牙從墨西哥廉價開採來的銀。引致貨幣的貶值而衰敗。
而西班牙在那時,則因從美洲搬太多的金銀回國,而那時的歐洲又無足夠的財貨可供交易,於是,引致國內極度的通貨膨脹。
回頭看看今天的世界,仍然為這些金融問題傷腦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