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 9月左右,高先生終於來電說,土城的新工廠大致就緒,問我何時可上班。這時在竹北,已是無啥計畫可推,只是維持。所以,一聽此消息,就辦辭職回去。由於有以往的這段經歷,十月到新廠,也就接廠務。
新廠位在土城的山腳上坡處。公司叫敬業電子。創業組合仍是與老寰宇相同,代工產品是從休斯釋出的電子錶,LED 顯示。當時,又是新科技。董事長是台視退休的董事(長?)。可能是有鑑於電子業的遠景可期,大家多在投資。
1975 年 9月左右,高先生終於來電說,土城的新工廠大致就緒,問我何時可上班。這時在竹北,已是無啥計畫可推,只是維持。所以,一聽此消息,就辦辭職回去。由於有以往的這段經歷,十月到新廠,也就接廠務。
新廠位在土城的山腳上坡處。公司叫敬業電子。創業組合仍是與老寰宇相同,代工產品是從休斯釋出的電子錶,LED 顯示。當時,又是新科技。董事長是台視退休的董事(長?)。可能是有鑑於電子業的遠景可期,大家多在投資。
除了工作上的不順,另外,也有年齡上的壓力,那時,徵人啟事,基本條件是三十以下,役畢。想想,也許是這輩子的最後一次的機會去更換跑道,於是在過年後,便開始行動。這次,不再找工廠的工作了。而很多同學,也在此時紛紛開始改變跑到。有的同學走上出國留學路。有的同學回頭考
技術學院,以補工專學生畢業沒有方帽子學位的缺憾。
1974年,本來還在計畫下一步的產能擴充計畫,年中以後便停下了。樓下的射出機,舊的開始出售。以前移一台機器,需要五六個人,半年工夫的擴建經驗,此時只要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傅便可搞定。
終於,生產線開始陸續減產,到九月以後,進而產能只要一半,除停線,必須裁員。自出來工作,這是第一次碰到。怎會這樣?
1974年年中,工作及個人的事務太多,公司只好替我加一個助手,只記得姓田,住六家,來負責線上標準工時的測定,以便設定 cost down 的後續計畫。
而這些作業,已生疏了一段時間,於是,又從拾課本或手冊,同時,開始讀半導體的相關技術的書,以便了解線上的產品。
1974年的春節在元月23,來的較早。
住宿舍,原是為省錢。但工作沒段落,固是缺點,但更嚴重的是回台北不方便且太辛苦。每次禮拜六下班,要走半小時才到竹北公路局站牌。而基本上是沒位的。改到新竹則至少可等到位子。
住了幾個月,便搬到東大路與同學魏金泰共住。房租分攤。
1973年初,由於不滿只加薪96元,氣得另找工作。4月1日去新竹上班。
後來才知,施敏博士在那幾年,一直設法在台灣發展電子事業。除了找金主,他自己在美國找公司發包,在台灣,則以他的交大學弟或學生為工廠技術骨幹。
對於初入職場的我們,進了當時近兩萬人的通用電子,真像是進了大觀園。
一方面,固然努力工作,但是,年輕的工作人員多了,出去周遊列國的人也是有的。我們的祕書便建議老闆,講一下公司生態,不要一下入了叢林,搞不清狀況,亂找對象,迷得團團轉,也讓其他單位的小姐抱怨。
1972年十月,第一次踏入大工廠。
這是離台北市最近的大型電子廠。IE 工程師。部門老闆是前兩屆的學長。前後又有同學進出。當時大家戲稱為職業訓練班。辦公室中有位胖胖的魏中和,是工專同班同學。在校從來不曾交往。但是畢業後就來了,所以,非常熱心的帶我這個同學,熟悉環境。也第一次發現他的和善可親,但是,在校從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