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天課,放學總是快樂的時間。
剛到台灣,我們住在杭州南路上,放學後,便沿著一段高牆走,旁邊有大水溝的,踢著石子回家。最好的享受是挖幾個銅板,去對街角的小店買熱騰騰的包子。2008年特地去找,街角的老房子還在,住的地方是永強汽車的二樓,當年的一樓是撞球場。老張牛肉麵在林森北路的位置,是包子店。
上了一天課,放學總是快樂的時間。
剛到台灣,我們住在杭州南路上,放學後,便沿著一段高牆走,旁邊有大水溝的,踢著石子回家。最好的享受是挖幾個銅板,去對街角的小店買熱騰騰的包子。2008年特地去找,街角的老房子還在,住的地方是永強汽車的二樓,當年的一樓是撞球場。老張牛肉麵在林森北路的位置,是包子店。
家中大小加工廠的師傅學徒,中晚餐總有十來張嘴。沒有冰箱,媽每天是很忙地張羅著三餐。每早去中山北路的晴光市場買菜,十點多要趕回來在煤球爐上煮飯炒菜。傍晚四點又是ㄧ餐。中間則幫忙工廠的一些事。
禮拜六日較空些,由於周日與同學有約,成天不在家,只有週六中午我會放學回家吃飯,所以媽媽會燒ㄧ大鍋的美食加菜,這ㄧ大鍋是紅燒肉,或是豬腳,或是雞,或是鴨, .....反正兩三點到家後,ㄧ面吃,ㄧ面看報紙的周末特刊,真是ㄧ大享受。
由於住家與工廠在一起,所以,我是很早就接觸汽車,開車也早,初期只是幫忙移位或只開去路邊。幸好,那時路上車輛非常少。
到了法定年齡便去考駕照(1969),此後,能幫的忙變多了。遠距離出外救拋錨車,可以幫忙開回廠,或是在拖車時,幫忙操控被拖車輛。
據媽媽說,這場意外真是讓人驚恐,下了船,舉目無親。幸好押送的警察了解狀況後,幫我們打了個電話給上次的旅館老闆。不久,便叫了部三輪車把我們接去。幾天後姑父來了,才開始有錢用。不久,父親也從台灣寄錢來了。
由於去香港太冒險,便留在澳門等台灣的入境證。這一等大概好幾個月,這段時間,只記得每天要寫功課,每天傍晚,要喝一碗苦茶,然後吃ㄧ個陳皮梅去火。
香港住了ㄧ陣子,唯一記得的是一首英文流行歌曲到處在放,聽來好像一直唱為比為比什麼的。
平安過了ㄧ陣子,姑丈說要帶我們出去兜兜風,不巧下山時,碰到警察檢查,我們沒證件,便被關進差館。天天在鐵欄裡,每餐好像只有絲瓜拌飯,見不到媽媽只有哭。
1957年過完端午,跟學校同學掰掰後,搭了三天三夜的火車到廣州。到了廣州,住了兩天,便搭船到澳門。
出關時,基本上只能帶簡單的行李,媽媽說,一路帶著的書包,就在此時搜走。她在我的皮帶中,夾了剩下的二隻金戒子。爾後在遣返澳門時,撐了一段日子。
小時侯住的地方其實不算熱鬧,除了馬路轉角口靠學校門口有一些小商店,有一家理髮店,在我的印象裡是萬能的,骨折會去找,我喉嚨卡到魚刺也先去那。
平常,也有一些擔著工具的人會沿街叫修。有磨刀,修剪刀,理髮,捲煙頭,切筍…….各式各樣的。
在那些歲月,除了買書,便是買唱片,有熱門音樂,古典音樂,輕音樂.......真是五花八門。
收音機則是立即音樂的來源。由於只能在家聽,所以,只能選幾個節目一面聽,一面作功課。最喜歡的是每天晚上陶小青(?)的熱門音樂,每週六的中廣聯播節目的廣播劇場,接下來的是王大空的猜謎晚會,現場直播,以國語歌曲為主。
放假的日子,媽媽會帶我逛外灘。
記得從家裡走到大馬路,便有有線電車起站,可一路搭到 。那邊,就很熱鬧,有許多有線電車,有軌電車,及其他車子。又有各式吃的。大人要好好逛街,只要讓我手上拿著吃的,一切擺平。媽媽說的,我不知道那時怎麼這麼好賄絡。
據說,老家的門前以前是一塊很大的院子,不過我記得的是一塊空地,因為中間隔了一段戰爭的歲月。
有一年夏天,一夜之間,空地來了許多外地人,男女老少的都有,衣衫不像本地人的穿著,又擱著大包小包的,跟著的小孩拖遮鼻涕,渾身髒髒的。只見這些人沒多久便用竹子搭起了一個一個的半圓形的架子,上面蓋上竹片編的頂,前後進出,裡面鋪著草蓆,大包小包的便都擱在那,旁邊架著爐子,在爐煙下,燒飯炒菜吃飯,另一邊則晒些衣服。
在五花八門的社團活動中,筆友是其中的熱門項目。在那個通訊及交通督不是很便利的時代,海外的朋友是蠻稀奇的。所以,筆友社便負責各地有興趣的名單,由會員各自選擇對象交往。為了練英文,而距離又不想太遠,便選了一位日本北海道札幌的高一女生。
第一封自我介紹的英文信,每天努力塗寫,竟花了一個多月,才勉強寫出一頁,想想若再不交寄,改來改去,再拖個幾個月,搞不好還是這樣,便硬著頭皮寄出去。一個月後收到回信,可真興奮。到了1966年初,彼此開始交換照片,禮物。
1967父母親終於決定,在光復南路420巷與朋友合買地蓋屋子,一方面是為了圓山新村要拆做公園的計畫,另方面也是小孩長大了,住工廠,變太擠了。
那時,四面仍是稻田,我們蓋三樓算很高了,我們選住二樓,有五十坪,蠻寬大的。因為我喜歡聽音樂,老爸買了ㄧ套佷好的音響。蓋完後,竟然考上台北工專。三年便在ㄧ班公車的距離內讀完。沒有太多的奔波及住外費用。其實會讀台北,也出我的意料之外,因為前面的志願,只有台北工專在台北市。
由於資訊變多,各種論調的老師也常讓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有一些喜歡這方面議題的同學便常有激烈的討論。
二年級是熱點,學校和同學熟了,中國近代史也教了,國家要強盛的思維也逐漸在心中定型。而在討論中,記得江步奇,宣九華是常客。